【江西峡江】“产业+人才”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跑
日期:2023-08-24 浏览

江西峡江,一个20万人口的小县,却集聚了32位生物医药领域省级以上高精尖人才,生物医药产业年营收突破300亿元,入选江西省重点产业集群、江西省首批大健康产业试点示范县......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产业+人才”的创新实践。

“共享共融”

让产业与人才无缝对接

峡江和美药业是一家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每年都需要做临床试验,投入经费很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为了缓解企业压力,赋能企业发展,峡江县通过政企共建、校企合建、三方联建等方式,打造了集资源、人才、成果于一体的“共享式”孵化平台,实现产品中试、小批量生产等“一站式”就近服务,已帮助包括和美药业在内的16家生物医药企业驶向发展快车道。

和美药业负责人张和胜说,与孵化平台对接后,不仅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还提高了研发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峡江县积极引导校企合作,推动159家生物医药企业与60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27个,构建“研究在院所、转化在峡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我们搭建起这个企业受惠‘共享式’孵化平台,就是希望让更多好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更多生物医药企业提档升级。”峡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辉说。

“链式整合”

促生物医药产业破圈发展

“峡江县对人才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实施的各项政策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对于企业长足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我也希望大家都来峡江看看......”2023年5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招才引智活动在广州举行,4名来自峡江的引才大使轮番上台,为当地招才纳贤卖力“吆喝”,现场牵手了6名医药领域专家人才。

过去,峡江生物医药产业受高尖端人才匮乏、资金供应不足、服务配套短缺等因素的限制,发展缓慢。如何破局解困?峡江县给出的答案是以“链式整合”新方式,抢占生物医药发展“制高点”。

建强“人才链”,制定26条产业人政策,组建15个招才引智工作队,聘任4名引才大使,以“赛马”制促使6个亿元以上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地。深化校企共育,每年为医药企业输送人才500余人。

充实“资金链”,创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亿元,创建金融机构园区驻点机制,全力支持人才项目,为国家级人才原创药项目投融资1.2亿元,为159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贷款14.97亿元。

夯实“服务链”,实施园区全链审批改革,赋权园区直接审批事项22项,成立5个要素服务工作专班,落实特派员制度,“一对一”帮扶人才项目。

“保姆服务”

为人才产业项目保驾护航

江西玉峡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罗熙在生物医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主要研发经营中药饮片。落户峡江后,当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研发、经营场地和办公方面的设施,还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在峡江创业,更有家的感觉,”罗熙笑着说。

如何让人才产业项目落得下、效益提的上、产业蛋糕做得大?秘诀就是“保姆式”孵化服务。

今年以来,峡江县坚持“墙内事企业做,墙外事政府办”理念,从政策扶持、技术成本、市场空间三端共同发力,让人才项目引得进、用得好,更要留得住。

前端注重研发奖补,实行“一企一策”,对重大科研项目给予5年产业基金扶持,给予3年场地“零租金”、创业贷款“零利息”、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奖励和科技进步奖。

中端突出降本增效,实施产业倍增升级三年行动,配套系列扶持政策,设立技术改造奖励,降低企业成本,纳税过千万的生物医药企业超20家,同比增长30%。

后端拓宽市场渠道,实施医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设立外贸出口发展扶持基金和退税周转金,年内新创办医贸企业46个,新增税收超4亿元,外贸出口突破1.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