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
  较比上期,本期排行“前十”职业略有变化,“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商品营业员”“仪器仪表制造工”进入前十,“客户服务管理员”“汽车生产线操作工”“包装工”退出前十。
  一、招聘需求和求职人数环比均有所减少,求人倍率进一步上升,二季度供求关系整体仍旧偏紧
  从“最缺工”的100个职业看,招聘需求人数从一季度的166.5万人减少至153.8万人(下降7.63%);求职人数从一季度的60.9万人减少至51.7万人(下降15.11%);
  缺口数从一季度105.5万人下降至102.1万人(下降3.22%);总体求人倍率(招聘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值)从一季度2.73上升至2.97(上升8.79%),市场总体供求关系仍偏紧。
  二、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
  新进排行30个职业中,近半数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相关,所需职业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如“仪器仪表制造工”进入排行前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具钳工”“多晶硅制取工”“通信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进排行,“机修钳工”“冲压工”“金属热处理工”等职业呈现短缺程度加大的趋势。
  三、生活服务业相关职业需求仍保持旺盛
  生活服务业的很多岗位供不应需,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短缺程度也越来越大。除仍旧位列前十的“保洁员”“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外,“美容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排位上升,呈现短缺程度加大的趋势。
  一、求职趋势产生新变化
  综合上方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内,全国就业人数整体呈下滑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降幅明显,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有回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不降反增,逆势上扬。其中原因与“金融业”,“房地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热门行业均归类于第三产业有很大关系。
  二、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走高,冷门“缺工职业”依旧无人问津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900万大关,高达909万人,00后大学生就业群体即将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登上求职主力军的舞台。其中,还有不少因受疫情影响纷纷归国就业的国外学子。伴随着大批求职者的涌入,使得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通过观察今年三月全国“大学生求职力”问卷调查结果可看出,00后大学生群体对于求职、就业存在着不同的想法:
  一、超八成大学生希望进入互联网行业
  调查发现,52.57%的大学生向往新一线城市,32.1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向往一线城市。另外,超八成大学生希望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其中,00后心中排在前三位的最具创新活力公司分别是字节跳动、华为和阿里巴巴。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择业时对新兴职业抱有较高热情,在线教育老师、短视频直播运营、全媒体运营师对大学生吸引力大,分占受访总人数的53.29%、51.30%和43.36%,其次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员占31.67%,大数据研究员占35.11%。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受到工科生追捧,文史类学生则对在线教育、短视频运营表现出较高兴趣。
  二、职场00后热爱挑战,六成会因工作太简单辞职
  调查发现,离职原因中,工资太低排在首位,占受访总人数的81.42%;其次是工作内容过于简单,缺乏价值感,占受访总人数的61.19%;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和同事相处不融洽、办公硬件条件差、领导不理解,分占受访总人数的42.11%、38.45%和32.94%。此外,食堂“物不美价不廉”、上班时间太早也成为部分00后辞职的原因。
  三、2021届毕业生更倾向于向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投递简历
  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更倾向于向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投递简历,占比分别为25.71%、21.55%和17.88%。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疫情影响,近两年国有企业不断扩大毕业生招生规模,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令人满意的薪水吸引大量毕业生求职;另一方面是“成长”“兴趣”和“专业”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他们更加关注工作的意义和自身发展前景,认为民营企业可以成为展示自己兴趣和才华的舞台,能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据介绍,相关工作将紧盯急需紧缺产业,围绕奖励激励、提高待遇、贯通发展等方面,营造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氛围。或许此举将成为填补“缺工”职业缺口的解决之道。
  最后,小编想说,工作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每一个行业都十分需要人才,只要有才能,那么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只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就会取得相应的回报。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数据统计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