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市政策专区
上栗县《上栗县“栗水英才”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2-02-24 02:17:15

为深入推进全县人才强县发展战略,加快构筑县域竞争新优势,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栗水英才”行动计划,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基本原则,坚持引才与留才并重原则,着眼于全县人才队伍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突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兼顾高层次人才,带动培养一批基础性人才和本土人才;突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千方百计留住县域内人才;突出用好用活栗籍人才,建设高端人才“智库”,为加快推进“三县”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力争在三年内做到“四个一批”:

引进一批人才——引进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职称专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卫生系统省、市级学科带头人,以及“985”“211”工程重点院校本科生共50名,引进一般全日制本科生500名;

留住一批人才——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树立惜才重才鲜明导向,营造尚贤爱才的浓厚氛围。

用活一批人才——成立上栗人才发展研究院,以此为平台形成聚集效应,用好用活一批以上栗籍在外优秀人才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

培育一批人才——培育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骨干人才5000名,培育新型产业工人10000名。

三、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大力引进急需人才。以柔性引进为主,刚性引进为辅,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产业振兴发展,重点引进装备制造(粉末冶金)、光电新材料、食品医药、花炮技术研发、文化旅游开发管理、现代交通和城镇规划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高级技师任职资格,“985”“211”工程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针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基础性人才的迫切需求,重点倾向教育卫生、城乡建设、农业水利、生态环保、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加大一般全日制本科生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工作环境,保障各项待遇,切实保证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持续加大“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执行落实力度,为全县教育、卫计系统持续提供富有活力、热爱乡土的专业技术力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产业园管委会、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委等各用人单位)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需求,确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方式。

1.刚性引进。刚性引进分编制内和编制外引进,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公开招聘。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可采取面谈(或面试)考核的方式引进。公务员岗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岗位和教育事业编制岗位的各类人才原则上实行编制内引进,最低服务期不少于5年。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一般采取编制外引进方式,实行公开招聘,推行聘用制管理,签订聘用合同。引进后人事档案由县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每年12月底,由各用人单位提出下一年度招聘引才计划,报县人社局汇总,县人社局会同县编办、县委人才办等部门报县委、县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编办、县委人才办、各用人单位)

2.“柔性引进”。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中共萍乡市委办公室、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栗发字[2017]83号)所界定的七类高层次人才,在不改变县外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采取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以及项目合作等方式,通过设立首席顾问、特聘工程师等相关岗位,柔性引进一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双千计划”等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入选人选,国家和省级有关科技奖项获得者及留学归国等高层次人才,有效助力上栗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产业园管委会、县人社局、县科技局)

(二)优化服务留住人才。坚持以“待遇留人”。加大投入保障,切实提高现有在岗人才和新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生活保障。健全优秀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参加各类人才荣誉评选活动,对获奖的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开展“上栗县突出贡献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企业获得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双千计划”等优秀人才,在中央、省、市扶持的基础上,按有关要求给予项目资金扶持。完善人才医疗待遇、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保障,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待遇,在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体检、就医等服务,并为优秀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和服务,全力解决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产业园管委会、县卫计委、县教育局、县房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总工会、县妇联等部门单位)

坚持以“事业留人”。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让人才有发展的空间。准确把握人才思想动向,以建功立业为导向,引导帮助人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赢。进一步提高优秀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注重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模、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各用人单位) 

坚持以“情感留人”。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明确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密切思想联系、加强感情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人才的省情、市情、县情教育,增强各方面人才自觉服务上栗发展大局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各用人单位) 

(三)用好用活栗籍人才。成立上栗人才发展研究院,建立上栗发展“高端智库”。由县委人才办牵头上栗中学、各乡镇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上栗籍在外优秀人才情况摸底调查,建立上栗籍在外优秀人才库。打好乡情、亲情、友情牌,联系并邀请上栗籍在外优秀人才和其他优秀人才加入研究院,充分发挥院内人才外脑作用,引才引智,借船出海。以此为平台形成聚集效应,激发上栗籍在外优秀人才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全县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推动“三县”建设目标贡献智慧力量,为各类企业与县外优秀人才合作提供平台支撑。鼓励在外地工作、经商办企业和外出务工学到一技之长的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大力促进能人回乡、智力回归、资金回流。(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上栗中学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产业园管委会、县商务局、县就业局、各乡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等)

(四)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人才培训工程,建立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制定培养教育和订单式培养新模式,精选部分有潜力的党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技能工人、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定期到高校和职业院校脱产学习深造,或邀请各高校专家学者、教授定期来栗讲课交流,传授新理念、新技术,提高全县各类人才素质。(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委、县科技局、县工商联、县教育局、县卫计委、县农业局、县花炮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委党校等)

四、支持政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支持政策

①工资待遇。编制外使用的高层次人才实行高薪聘请,原则上每三年核准一次,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专家和教育、卫生系统省级学科带头人以及省特级教师年薪30万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教育、卫生系统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年薪15万元,“985”“211”工程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年薪10万元,并可视工作业绩进行奖励。其他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试用期满享受在编同类人员待遇。(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卫计委等各用人单位)

②安家补助。机关事业单位新引进的人才,县财政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专家和教育、卫生系统省级学科带头人以及省特级教师5万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教育、卫生系统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3万元,“985”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生2万元的安家补助费。安家补助费按年度分两次划拨,第一年50%、第三年50%。(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委等各用人单位)

③人才津贴。对机关事业单位现有在岗的和新引进的,并在专业技术一线工作的各类人才实行人才津贴。具体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专家和教育、卫生系统省级学科带头人以及省特级教师1200元/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教育、卫生系统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800元/月,“985”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生500元/月。经考核合格后,按季度发放。(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委等各用人单位)

④住房补贴。在栗无住房的,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教育、卫生系统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985”“211”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生可申请人才公寓。自行解决住房的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专家,由用人单位按照居住地平均房租水平按年发给住房补助;教育、卫生系统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副高职称专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985”“211”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生,可由用人单位按照居住地平均房租水平以50%的比例按年发给住房补助。(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房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委、各用人单位)

⑤专库管理。建立“蓄才池”,将所有引进人才纳入专库进行管理,“蓄才池”由县委人才办单独管理。实行人才引进专项编制的动态化管理方式,每年调剂安排不少于10名。对“985”“211”工程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实施灵活开放的人事编制政策。(牵头单位:县编委办、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各用人单位)

⑥人文关怀。县妇联、团县委等单位定期组织各类引进人才开展联谊活动,引导各类人才加强联系沟通,倡导“平等、真诚、友好”的交友理念。对编制内和编制外引进的各类人才,用人单位每年安排一次健康体检。(牵头单位:县妇联、团县委  责任单位:各用人单位)

(二)企业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

①人才待遇。对企业全职引进且在上栗县区域内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人才津贴,具体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专家人才1200元/月,副高职称专家或高级技师800元/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元/月。经考核合格后,由县财政按季度发放。免费入住园区人才公寓,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人文关怀待遇。(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县人社局、县房管局)

②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建立一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县财政配套奖励10万元。(责任单位:县科协、县财政局)

③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建立一个国家级或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县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建站奖励。(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

(三)人才发展研究院人才支持政策

①优化服务。为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上栗中学设立来栗人才服务中心,提供接待、洽谈等服务。对高层次人才来栗参加研究院活动往返交通费实行凭票全额报销,食宿由人才发展研究院办公室全程安排。对切实发挥了作用的人才研究院各类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咨询服务费、劳务费或授课费等。(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上栗中学、县科技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

②开展“一对一”服务。县、乡领导对来栗高端人才开展“一对一”服务,同步引领人才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全县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等。(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各部门、各乡镇)

③开设论坛。鼓励支持在外栗籍人才将论坛、年会以及学术研讨等活动开设在上栗。(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乡镇)

④设立荣誉墙。在上栗中学、各乡镇设立栗籍在外优秀人才荣誉堂或荣誉墙。(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上栗中学、各乡镇)

⑤ 设立“绿色通道”。为栗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项目申报、科研活动等提供“绿色通道”。(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部门)

⑥ 纳入“群众贴心人”队伍。各乡镇将栗籍在外优秀人才纳入“群众贴心人”队伍。(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各乡镇)

⑦颁发聘任证书。由县委县政府对入院的各类优秀人才颁发不同类别的聘任证书。(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

(四)人才培育支持政策

①对成功培育省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的用人企业,按政策文件每新培育一人分别给予3万元、6万元奖励。(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产业园区管委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②对参加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的个人或团队,分别给予1万元、0.5万元、0.1万元的奖励。(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各用人单位)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领导,各司其职。人才引进、留用和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根据职责分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会同县委人才办、县人社局、县编办等相关部门做好人才引进计划的制定、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上报、会议的组织以及落实人才引进政策等。重大事项经县人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后,报县委审定。县人社局负责人才引进计划发布、人才招聘活动指导等。编制、发改、工信、教育、卫计、科技、财政、园区、乡镇等部门积极配合,切实搞好人才引进培育工作。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建立健全相应经费保障机制,足额预算引进、留住、用活人才相关经费,着力打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环境。每年设立300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编制外引进人才、人才发展研究院等人才服务支出,以及培育、留住人才等各项支出,专项资金由县委人才办负责管理使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对内和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开辟专题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全县人才引进培育工程相关政策,积极推介全县各领域、各层级优秀人才扎根上栗、建功立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各领域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本文件与我县现行相关政策有交叉重复的,按照“时间从新、标准从高、奖励补贴不重复”的原则执行。未尽事宜由县委人才办会同相关牵头部门负责解释。

本文件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



待遇类型
人才待遇
地区 萍乡市
学历
职位
国籍
享受主体
咨询单位
办公时间
地址
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