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就业“小岗位” 绘就民生“大画卷”
日期:2025-05-15 浏览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发展。奉新县人社局聚焦求职者就业难的突出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精准施策发力,在县城辖区内精心开发了 10 个就业服务专岗,将就业机会送到居民“家门口”,以“小专岗”托起就业“大民生”。


开发就业专岗,夯实就业“服务站”


图片1.png


在就业服务的舞台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曾经在就业的道路上历经坎坷,如今却华丽蜕变,成为社区就业服务的中坚力量。他们就是 10 位就业服务专员,有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机会的宝妈;有因年龄渐长,在就业的浪潮中屡屡碰壁、四处奔波却难寻机会的大龄求职者;还有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失业在家的劳动者。而如今,他们成功实现角色转变,化身为社区里温暖又给力的“就业推广大使”。在东门社区就业之家,45岁的张大姐正忙着整理就业岗位信息及宣传资料。作为社区新上岗的"就业服务专员",她每天都要接待前来咨询的居民。"这份工作让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每月增收1000多元。",三个月前,她还在为家庭开支发愁,如今已成为帮助20多位邻居成功就业的"红娘"。这些专岗的设置犹如投石入湖,激起层层涟漪。

为让就业服务专员更好地为求职者“牵线搭桥”,奉新县人社局携手社区及相关培训机构,开启了一场“量身定制”的岗前培训之旅。上岗后的就业服务专员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爬滚打”,积累宝贵经验,探索职业发展新路径。从最初只求“有活干”,到如今追求“干得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了社区居民就业路上的贴心人。


破解就业难题,筑牢就业“暖心巢”


图片2.png


当前,众多社区居民面临着就业机会匮乏、通勤成本高昂的困境,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群体,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奉新县人社局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将解决群众就业难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在县城辖区内的各个社区精心布局,建设“就业之家”,为居民搭建起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就业平台。为了确保帮扶工作精准到位,就业服务专员详细记录低保户、残疾人、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求职需求和技能状况,为他们精准推送合适的岗位,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帮扶。

55岁的杨大哥因年龄偏大,多次求职未果,一度对再就业失去信心。偶然间,他路过圣殿社区就业之家,看到门口"就业信息发布栏"的岗位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了进去。就业服务专员热情接待了他,详细了解他的工作经历和求职意向,经过交谈后得知,杨大哥非常适合安保类工作。于是,在就业服务专员的积极推荐和全程跟进下,杨大哥顺利通过面试,成功入职同和药业,月薪3000多元。上岗一个月后,杨大哥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亲手送到圣殿社区就业之家。他激动地说:"多亏了就业之家同志的耐心帮助,不然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服务持续发力,绘就就业“新画卷”


图片3.png


在北门社区就业之家的服务台账里,记录着51岁张大哥令人动容的就业故事。身患尿毒症的他,每周需要三次透析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更让他焦虑的是,因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多次求职都因身体原因被婉拒。社区就业服务专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通过多方协调,张大哥成功应聘中国建设银行奉新支行安保人员,月薪2000元并享受社保待遇。

"这份工作不仅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更让我重拾了生活信心。"现在的张大哥,每天精神饱满地坚守在岗位上。单位还特别允许他灵活调整班次,确保治疗和工作两不误。这个温暖的就业故事,也成为社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典范案例。

就业服务永远在路上。奉新县人社局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工作,形成“政府引导、社区推动、社会参与”的就业帮扶新格局,让更多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共同绘就幸福美好的生活画卷。


(奉新县人社局  张成学  罗文暄  张昊)